关于赴浙江学习考察美丽乡村建设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9-06-06 11:10:44

襄阳市赴浙江学习美丽乡村考察团

2019年5月22日)

5月13日至17日,市政府副市长张丛玉带领市农业农村局、市城管委、市生态环境局主要领导和各县(市、区)党政或政府分管领导,赴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杭州市桐庐县、富阳区、绍兴市柯桥区的15个美丽乡村进行了学习考察。浙江实施“千万工程”力度空前,成效显著,考察团深受震撼,很受启发。最大的视觉、听觉、心觉印象是:一是道路美。所行乡村道路条条涮黑,给人身轻气爽感觉;二是绿化美。绿为最美底色,绿化比重大,房在林中,林在景中;三是房屋美。杭派、徽派等房屋风格统一,错落有致,加上小桥流水、石径竹篱,一户一景,恬静自然;四是设施美。垃圾实现分类,集中式、微动力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到62.5%,这两大事项得到有效解决;五是乡风美。乡村建设与文化结合,与党建结合,与村民自治、德治、法制结合,在浙江感受颇深;六是产村融合美。乡村建设与产业互促共进,探索出由“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向“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转型之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经验与作法

浙江省是美丽乡村的首创地。2003年习近平同志亲自部署“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开启了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新篇章。这一阶段主要是实施“村道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污水治理、村庄绿化”五大建设。2011年开始,浙江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以“四美三宜两园”建设为核心内容(“四美”,即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三宜”,即宜居、宜业、宜游;“两园”,即农民幸福生活的家园、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乐园),打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升级版的美丽乡村。重点是建设五个乡村:

(一)大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农韵的宜居乡村。浙江把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作为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的突破口和主攻点。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按照不规划不设计、不设计不施工的理念,浙江在村庄整治初期用七分力量抓规划、三分力量搞建设。目前,全省85%的规划保留村、200个中心镇、4000个中心村已完成规划编制。为避免各村在规划上走弯路,省制定了《村庄规划编制导则》、《村庄整治规划设计指引》等,中心村、历史文化村落的规划由省里审批,一般村的规划由县级审批。桐庐县在全省率先提出全域景区化的美丽乡村建设新理念,以景区的理念规划整个桐庐,以景点的要求建设每个镇村,183个村每村都配备了一名村级规划员。柯桥区秉着“全域规划、分步推进、整体提升、培育产业”的总体原则“修一条道、串一带景、富一地民、正一方风”的工作思路,着力建设“户户净、村村景、路路美、山山诗、水水歌”的美丽乡村。

二是全面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五水共治”“四边三化”“三改一拆”为抓手,大力改善农村生态环境。“五水共治”,即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四边三化”,即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等区域开展洁化、绿化、美化行动;“三改一拆”,即开展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改造和拆除违法建筑。2014年以来各级投入300多亿元,500万户农户生活污水实现截污纳管,2.1万个村完成治理,全省村庄覆盖率、农户受益率分别为90%、74%。100%建制村生活垃圾实行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处理。柯桥区2015年3月起开展拆违章、种树木、改立面、装路灯、砌围墙、做小品、治污水、理管线、保整洁等“九大”专项行动,采用问题摄录播放、清单交办消号、每月现场督查、进度排名通报等方式,扎实推进整治进度。桐庐县荻浦村将生活垃圾按可堆肥垃圾(剩菜剩饭、农作物秸杆等)和不可堆肥垃圾(塑料、玻璃、泡沫等)分类存放,每家每户也统一配发了有编号的垃圾袋(便于倒查监督),引导农户分类倾倒,分类处理。“两山”理论发源地—余村村实现了“垃圾不落地”,每天定时上午7点半前,垃圾清运工将村内主干道上的48个垃圾箱运走并清洗干净,下午4点半,将垃圾桶放回原处,垃圾桶在农村反而变得“不受待见”了。环溪村被视作桐庐县农村生活污水生态化处理典型村建起9个人工湿地模式的生活污水处理池,600多户村民家的污水全部通过管道进入处理池,处理池分太阳能微动力和无动力两种。太阳能微动力处理池由于有了动力驱动,处理能力更大、速度更快。农户家产生的污水先排放到自家房后的化粪池,然后通过管道汇入处理池,经沉淀、厌氧、人工湿地、沉砂池等处理,出水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人工湿地里种植着美人蕉、菖蒲、麦冬等亲水植物,通过根系吸附污水中的氮、磷,既净化了环境,还成了村里一景。9个处理池共投资260多万元,使用寿命8至10年,县里按每个服务人口700元的标准进行补贴,村集体和村民基本不用掏钱。

三是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大力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县、示范乡镇、特色精品村、美丽乡村风景线创建,推进美丽庭院、精品村、风景线、示范县四级联创,初步形成了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线一风景、一县一品牌”的大美格局。目前,全省创建美丽庭院43万户,培育特色精品村2000多个,打造美丽乡村风景线300多条,已培育美丽乡村先进县58个、示范县12个、示范乡镇100个、特色精品村2500多个、美丽庭院43万多个。通过聚点成线、连线成面,打造出了浙江美丽乡村的“全景画卷”。

(二)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建设共创共享的共富乡村。美而不富不为美。美丽乡村的魅力,在于经营乡村、发展乡村、产村融合、内外兼修。浙江省以“两山”重要思想为指引,从建设美丽乡村向经营美丽乡村转变,大力推进“美丽成果”向“美丽经济”转化,把美丽转化为生产力,增强美丽乡村的持久动力。

一是依托美丽乡村,大力发展新兴美丽产业。浙江各地牢固树立建设和经营并重的理念,将美丽乡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村美与民富、村庄与文化相结合,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向“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提升。其中,依托生态优势,吸引长三角等地游人、发展全域乡村旅游是浙江很多县的做法。目前,全省农家乐特色村(点)3484个,从业人员16.6万人,年营业收入291亿元。绍兴市着力实施业态融合,发展“农业+旅游”“农业+健康”, 开展市级美丽“五园一场”(美丽田园、美丽茶园、美丽果园、美丽放心菜园和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完成三批34条776公里美丽乡村景观带建设,景观带区域涉及全市一半以上乡镇;富阳区以精品线路为主轴,全域范围内330公里十大精品线路成风景。安吉县立足“三片叶子,一把椅子”(竹子、白茶、蚕桑转椅),把全县作为一个大乡村、大景区来统一经营开发,倡导经营村庄的理念,注重农民参与经营开发,第一产业的发展让安吉人得到了第一桶金,大批城市游客的到来又使安吉的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农民变股民,有效解决了村美和民富的关系,走出了一条绿色经济发展融合经济发展之路。目前安吉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柯桥区“五朵金花”(兰花、桂花、梅花、荷花、菊花)、“五颗摇钱树”(茶树、香榧树、红豆杉树、杨梅树、苗木树)、“五大农展节”(兰花节、开茶节、梅花节、香榧节、农旅节)为依托,积极发展“美丽乡村+”,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型业态。

二是依托美丽乡村,大力发展农业互联网经营。浙江发挥互联网大省的优势,推动互联网与农业农村深度渗透融合的新经济业态,农村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全省农产品网上销售额304亿元,建成淘宝村506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1万个,农村电商走在全国最前列。被李总理称为“中国网店第一村”的义乌市青岩刘村,依托“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的货源优势,在旧村改造的过程中抢抓机遇,充分盘活利用闲置的房产、店铺等资产,吸引千余家电商企业在这里聚集,目前全村共有网店4000多家,年销售额60亿元。

三是依托美丽乡村,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浙江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经营管理,探索资产经营、资源开发、服务创收等多途径促进集体经济增收。仅2015年全省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62亿元,村均123万元。安吉县鲁家村美丽乡村建设引进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18个各具特色家庭农场,带动游客座着小火车穿行乡村、农场,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11年不足3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400万元以上,村集体资产从几十万元壮大到2.55亿元左右。调研的高堂村、大竹园村2018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分别达到139万元、154.7万元。

(三)大力弘扬文明乡风,建设文化为魂的人文乡村。环境是表,文明是里。美丽人文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所在。浙江省自2011年以来,把文化为魂的理念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始终,既注重传承和弘扬传统农耕文化和优秀民俗文化,又注重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升美丽乡村内涵美。

一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建设主题,浙江一些村庄通过挖掘整理,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品牌。桐庐县环溪村90%多的村民都姓周,是北宋《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后裔,环溪村借此打造了“爱莲文化”;江山市清漾村是江南毛氏发祥地,村里挖掘整理了“毛氏文化”;安吉县马家弄村农民过去曾制作、使用过竹鼓,前年他们专门从陕西安塞请来老师教村民打腰鼓,“鼓文化”现在成了马家弄村的一个响亮品牌。安吉以文化铸魂,深度挖掘孝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昌硕文化、舍族文化和移民文化,推动了乡土文化产业的传承和发展。

二是推进历史文化村落保护。浙江通过认定的历史文化村落971个,包括古建筑村落、自然生态村落、民俗风情村落等。浙江把建设现代人居和保护传统文化合理兼顾,先期启动了260个重点历史文化村落的文化个性和保护利用工作,目前1237个历史文化村落成为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窗口,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千村一面”和城乡同质化现象。每个村在做好古街、古巷、古桥、古居以及祠堂、石坊等文物古迹保护的同时,还尽可能保留了几十年前农民居住的土砖房、石头房,既展示了村庄发展和时代变迁的历史,也成为当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的宝贵财富。环溪村是北宋大儒周敦颐后代集居地,该村深度挖掘《爱莲说》文化底蕴,打造“清莲环溪”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凸显传承千年孝廉价值观。在荻浦村,当地群众将从前的猪圈、牛圈修缮,改造成具有乡村特色的猪栏咖啡屋、牛栏咖啡屋,挖掘了乡土文化,让游客感受到亲切的乡土气息,仿佛回到几十年前的农村。

三是培育淳朴文明乡风。浙江开展乡风评议和新乡贤活动,运用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牌匾楹联等,将核心价值观融入道路、公园、河岸的建设之中,提升农民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观念。从2013年起,农村文化礼堂的建设工作连续被纳入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礼堂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滋养了一批“最美”典型,弘扬了农村“好家风”,文化礼堂已经成为村民的“精神家园”。目前全省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600多个。同时,部分乡村建有村史馆;举办各具特色的本土文化节,如昌硕文化节、白茶文化节等。

(四)大力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建设城乡融合的乐活乡村。2011年以来,浙江全面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把改革创新促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之中,通过整体推进城乡综合配套的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公共服务制度改革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等系列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美丽乡村建设要素配置上的决定性作用,形成城乡资源要素投向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机制,不断增强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动能。

一是深入推进“新土改”。深化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农村改革,通过确权、赋权、活权、保权,将农村死产变为活权、活权变活钱,切实助推农民增收、改变生产生活。如绍兴市,建立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常态化机制,符合登记发证条件的农村宅基地及住房登记发证率达到95.61%。

二是积极开展“新金改”。在农村产权全面确权的基础上,通过推动金融下乡、发展普惠金融等途径,为农民致富、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信贷保障和高水平的金融服务。

三是持续深化“新户改”。2015年底,浙江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放开县(市)落户限制,建立了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消除了依附于户口上的城乡差别待遇,加快了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进程。

四是扎实推进“新社保”,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2014年浙江省11个设区市都已制定出台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率先在全国完成城乡居民医保职能、制度、经办并轨。2015年全省在城乡居民医保并轨的基础上,率先实现大病保险制度全省全覆盖。加大社会救助兜底力度,2016年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678元和631元。

(五)大力推进基层党建,建设服务臻美的善治乡村。浙江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美丽党建互促共进,把以党建促发展的理念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之中,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衡量检验和锻炼提升党组织建设成效和战斗力的重要工程。

一是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全省各地高标准落实农村基层党建“浙江二十条”,如省市县乡四级党委书记任期内“四个走遍”,带动各级干部“走村不漏户、户户见干部”;坚持对村级党组织实行评星定级晋位争先;每年按照5-10%倒排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开展集中整顿;实行村干部坐班、值班,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等等。各级基层党组织坚持以民为本,将民众关心的、政府重点抓的工作写入村规民约,培育良好的乡风民风。

二是建立健全“三治”融合机制。建立完善法治、德治、自治“三位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体系,以法治为纲,不断提高依法治乡、依法治村水平;以德治为基,不断激发群众道德自觉,把公民道德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以自治为要,突出发挥村规民约的自治作用,把重大决策、规划蓝图交给群众民主决策。考察团参观了绍兴市“三治融合”高质量示范村——香林村,该村一份村规民约以约治村,一张全科网 格无缝巡查,一支自治队伍民主监督;成立了乡贤参事会,乡村振兴从不让乡贤“缺席”;走出了一条以党建带动基层治理创新、以自治基层治理运转、以法制划定基层治理界限、以德制维护基层治理秩序善治之路。

二、学习浙江经验的几点启示

从经济实力看,湖北省2018年经济发展水平与浙江省2012年相当,襄阳也不例外。浙江从2003年开始,建设16年才有今天的成就。浙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

(一)坚持“两山”理念。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要义就是绿色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浙江建设美丽乡村,就是坚持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保护自然、顺应自然、涵养自然,把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到乡村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有效挖掘开发乡村生态的经济价值,将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经济优势,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同步建设,实现生态美与经济强的有机统一。

(二)坚持规划先行。美丽乡村,必须规划先行,谋定而后动。浙江在规划理念上,充分结合实际和发挥自身优势,“不求大、不求洋”,注重打造个性特色,推进美丽乡村的品牌化和特色化建设;在具体修编规划上,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诸多要素,力求保持乡土风貌,方便居民生活,留住乡情乡愁;在建设上,遵循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没有规划或规划不统一的乡村建设,会在后续暴露出许多问题,浪费更多人力物力资源。就如浙江永兴坞村党支部书记缪顺朝讲的“村庄整治不能瞎干,哪里建新房、哪里发展产业、哪里搞绿化,村里老房子如何改造、村庄整体风格怎样塑造等等,在规划里都考虑。

(三)坚持小口切入。建设美丽乡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哪里切入,如何尽快打开局面,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浙江“千万工程”正是从解决农村垃圾等问题起步,后来不断延伸拓展到道路建设、垃圾收集、卫生改厕、生活污水处理、村庄绿化重点,最终造就了千万个美丽乡村。

(四)坚持全域推进。一个典型很容易打造,一条线路倾注精力也容易形成,但全域建设需要下很大的力、精力和财力。浙江先小口切入,后全域推进,才形成整体划一的美丽乡村。全域推进重在农民真正参与并主导,离开农民群众,乡村建设要么“剃头挑子一头热”,要么事倍功半、虎头蛇尾。因此,浙江“千万工程”正是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并在建设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调动了农民在建设美丽乡村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所以才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功。

(五)坚持产业为基。浙江顺应城乡融合发展、一二三产融合和产村融合的新趋势,把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全社会共建的理念贯穿于美丽乡村建设中,共同推进产业发展,特别是注重美丽乡村既是农民生产生活的美好家园,又是城里人养生养老的幸福乐园理念,吸引市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发展了美丽农业,催生民宿、农家乐、休闲农业等乡村旅游业发展和健康养生养老产业,形成美丽乡村与美丽经济互促共进的新机制。

(六)坚持久久为功。以考察的大竹园村为例,大竹园村美丽乡村建设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示范引领阶段(2003年—2017年)。大竹园村作为示范引领村,全面推进村内道路硬化、垃圾处理、卫生改厕、河沟清淤、村庄绿化;第二阶段:整体推进阶段(2008年—2010年)。启动村村优美、家家创业、处处和谐、人人幸福为目标的美丽乡村建设,把整治内容拓展到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化肥农药等面源污染整治和农房改造建设;第三阶段:深提升阶段(2011年—2015年)。系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突出规划科学布局美、村容整治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民幸福家园、市民休闲乐园;第四阶段:转型升级阶段2016年以来)。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美丽乡村建设由一处美向一片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涵美、环境美向发展美、形态美向制度美转型,美丽建设没有止境。因此,在建设美丽乡村中,千万不能急功近利,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干,久久不功,从一处美延伸成为处处美,从一时美变成长久美。

(七)坚持加大投入。没有持续投入,就不可能建成美丽乡村。从考察的县(市)看,各地都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绍兴市2018年各级财政安排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21.3亿元;桐庐县财政按照杭州市级补助资金额度,给予1:1配套补助,如对培育村,在原有各部门建设项目资金不变的基础上,县财政每村三年(2012--2014年),安排不少于100万元补助资金;柯桥区2018年度统筹安排6.15亿元财政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同比增长76%。安吉十年县乡两级财政累计投入20亿元,撬动180亿元工商资本注入。

三、学习浙江经验推进襄阳美丽乡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是要规划先行,久久为功。学习浙江经验,按照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的原则,补齐规划短板。建议以县为主导,以乡镇、村为主体,做好规划编制工作。今年要编制完成所有乡镇(办)的村庄布局规划,明确中心村、保留村、迁建村;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编制完成“百村示范”村村庄建设规划(含功能分区、公共设施布局、人居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等内容);完成“百村示范”村以外的村(农村社区)的村庄建设指引规划。

二是要小口切入,全域推进。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我市有基础:一是浙江经验为我们全域推进提供了参考,避免走弯路;二是全域推进,能够统筹考虑,降低投入;三是全域推进,能有效提升环境,形成全民声势,符合广大群众意愿。遵照市委书记李乐成同志的指示,要围绕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当前应该做哪些事、需要多少资金、钱从哪里来等问题深入调研。建议我市阶段主要聚焦以乡村道路为主线,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垃圾处理、厕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庄亮化、村庄绿化七类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项目,集中投入,全域推进,努力做到“修建一条道路、配套一些设施,建美一片环境、带富一方经济”,用三年力争农村人居环境大改观;对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要在推进房屋立面改造、“小三园”建设、高标准绿化、挖掘乡村历史文化、发展美丽经济、开展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上下功夫,同时与乡村经济、文化、党建紧密结合起来,全方位打造一批精品村、示范村。

三是要一村一品,富民强村。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美丽经济同步进行。建议要围绕市里确定的乡村振兴八大产业,兼顾其他特色产业,由乡镇包村干部组织村“两委”成员、驻村工作队员、乡镇农技人员、乡贤能人、种养大户、“三乡”主体、村民代表等,研究选择“一村一品(或几品”的主导产业,经村民代表大会通过后报乡镇,乡镇政府汇总各村“一村一品”初审后报至县政府,政府组织相关部门、专家进行评审,确定“一村一品”。县乡村要紧抓确定的“一村一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久用力,抓出成效。

四是要党建引领,村民共建。学习浙江发挥党组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战略堡垒作用,党建引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农民主体,共促共治。党建引领,就是发挥村党支部、党员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参与、引导、带头作用;政府主导,就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政府提供,过去这方面“欠账”较多,责任在政府,补齐短板责任也在政府投;社会参与,就是在补齐“两基”短板的前提下,通过实施“三乡工程”,吸引社会资本开发乡村资源;农民主体,就是要充分营造群众“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的浓厚氛围,激发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0.135202s